序、關於媒體
凡是人,都會用自己的觀點來表達出事物面貌,商業或非商業媒體每天製造的新聞,更是如此。
另外、當每個人或多或少,都必須要透過「媒體產業」來認識自己身處的世界,來吃飯、工作、生活、養兒育女……等等。
是不是除了接收「這些圈子裡頭人」、所描述事情的口氣與思考方向之外,還有沒有其他方式來決定自己接收資訊的觀點?
尤其是商業媒體公司最令人詬病的地方,在於以下幾點:
(1)為了收視率數據,刻意營造聳動話題,而沒有傳遞事物本身真正的面貌。
(2)為了營利目的,業配(業務配合新聞)佔據絕大部分時間,而排擠掉真正對民眾有價值的資訊。
(3)媒體公司為了自身利益,有意攻擊認定的敵人,或是刻意跟(集權)政府合作鞏固政權,迫害人民。
這點有兩個傳統的字詞:文化流氓、政府的打手。
有很多人批評過媒體的醜陋面,請查閱「附錄X:批評媒體的醜陋面貌」,這一些話就不再這裡多談。
本計劃要談的是「把良好的新聞製作、消息傳播」更加放大,同時減少錯誤、提升品質。請查閱「附錄Y:優秀媒體的表現成果」
以下直接寫出建設性意見,希望能夠開創出新的局面。
壹、發起人的話
Michael_LI:
(1)本人在X媒體計畫中將首先扮演好「文件管制中心」的角色、為本計劃提供長遠的後勤支援能力。
至於「宣傳」、「專案協調人」……都先自幹!
以後有人手分擔庶務的話,就會分享出去。
(2)本人能夠帶頭項目的其實有限,侷限於自己的年紀、經驗、能力……等等因素。
所以、下面幾點是我關心的部份,只是計畫的部份面貌而已,不是全部呦。
(3)本人關心:
「媒體(資訊)品質評分系統」
「媒體事件與社會輿論走向地圖」(PS.其實是Big data圖形化)
「找出假的資訊以及正確的資訊」(PS.已參與新聞小幫手專案)
「設計一種容納全地球人的資訊系統,互相旅遊以及生活」
「想解決:收集過資訊超鏈結,過段時間該頁面檔又不在了!」
「密碼學」
「突破網路封鎖的系統」
「網路言論審查的手法」
(4)額外補充、從2008年起,架設24小時開機電腦系統、錄影臺灣的公共電視節目,每周起碼72GB容量數據存檔。
如果要調「新聞」的歷史來做分析,本人這裡可以幫忙。
(END)更新日:2013-09-03-13:53PM
貳、重點整理
下面的討論將會很多,集中重點在這段讓人查閱。
1《臺灣媒體沒報的事》 (更多細節另開文件)
首先進行帶隊,這是以文書生產作業為主,可以完全不需動用到軟體工程師。
型 態:雜誌社型態,發行刊物。(專刊方式-->雙週刊方式)
主持人:Michael_LI
部分需求:需要專家證人,糾正商業媒體新聞錯誤知識。
需要外國語言能力,部分跟版權法規有關的建議。
文案整理組:(招募中,請自己填名字)
(簡易說明:文章最好能配合自己部落格,不強制。因為沒有經費所以也沒稿費,抱歉嚕)
另外,配合新聞小幫手資料回報系統,尋找稿件發行,更加擴大正確知識的傳播。
徵文摘要:
(1)駭客 VS. 黑客 (目的是要糾正媒體用詞誤導百姓)
(2)
/* 發想資料暫放
《臺灣媒體沒報的事》
* 性質:雜誌社
* 專門針對台灣人,介紹臺灣以外的人類社會脈動。
主旨:促進平民百姓吸收正確知識與國際視野能力。
* 學習的標竿:公視新聞國外部主任余佳璋
*/
「媒體(資訊)品質評分系統」
by Michael_LI
「小人物的大故事」 //發想中
「設計一種容納全地球人的資訊系統,互相旅遊以及生活」 //發想中
* 貨幣體系
國力鐘 //發想中
* 3年前的構想,學紐約的國債鐘概念,
感覺國力,實際國力,歷史國力,Game理論演算未來國力變化趨勢~~等等
哈哈笑頻道 //發想中
*人人寫取笑文,但是經過投票首頁只顯示前5名構好笑的文章
*取笑例子:
哈哈~這個比賽,球證,裁判都是旺旺集團他們的~學生在裡面要辯論啥東東
反媒體壟斷辯論賽首日 台灣媒體市場小 更需要併購
http://news.chinatimes.com/focus/501014106/112013090400474.html
維基百科破壞者查詢系統(另開頁面)
* 分類:特定工具研發
* 維基百科是人類史上最有名的媒體,也完全是倚靠網際網路運作
* 編輯戰
這類人,會改名稱,會註冊其他名字帳號,目的是要掩飾自己身份,但是目的不會改變,就是要改變條目裡頭的文字,達到自己想要的目的。
因此、設計一種自動分析程式,透過「特定的文字刪除模式」,檢查出該人「用了哪些帳號」、「鎖定哪些他敵視的文字、他人」、分析出他在維基百科中的動作以及歷史。
* 維基百科最大的好處就是所有歷史資料都會保留,所以、每個人的「數位歷史」非常完整,如果說要做一個「分析人類行為」的機器,這倒是不錯的選擇。
* 備註:正在盯上幾個帳號,先用人工方式整理行為模式作為本案子的範例教材,以方便程式設計師設計程式碼,不過要先等等。